首页

调教家奴。

时间:2025-05-29 15:03:45 作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保险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几何? 浏览量:45729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且强度不断增加,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气候保险正从传统财产险的补充角色演变为独立增长极。其通过创新风险转移机制和嵌入低碳转型逻辑等,既为财产险市场开辟新增长空间,也推动行业服务模式重构。”近日,太保产险副总经理李超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气候保险专注于极端天气事件(台风、洪涝等)的专项保障,填补了传统财产险在气候风险精细化管理中的空白。

  简单来说,气候保险是一种基于气候条件变化而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形式。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这类保险把一个或多个气象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或其他承保对象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处理,每个指数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和损益情况,保险条款以这些指数为基础。

  慕尼黑再保险于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且2024年的总体损失与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远高于过去10年及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就保险损失而言,93%的总体损失与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虽然天气灾害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这也恰恰说明保险业在助力气候风险应对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据李超介绍,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11.1亿元,且以气象灾害为主,推动了农业、新能源、基建等行业对气候风险管理的刚性需求。政策层面,我国通过绿色金融、巨灾保险试点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农业保险的中央财政补贴高达547亿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发展气候保险”。

  李超向澎湃新闻表示,与传统财产险相比,传统财产险侧重静态资产风险,气候保险则更关注动态气候风险。同时气候保险将推动使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巨灾模型等技术,推动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谈及当前气候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李超指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与技术瓶颈‌,气象观测覆盖率和跨部门数据共享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精度低,动态建模能力弱;二是‌产品供需失衡‌,传统气候保险服务效率低、赔付慢,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定制化产品供给不足,参保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风险分散机制不够完善‌,再保险市场发育不足,财政依赖度过高,巨灾风险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应用滞后。此外,政策执行存在补贴机制粗放、强制参保立法推进缓慢等问题,制约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转型。

  不过,在他看来,气候保险未来发展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和AI建模等科技实现风险监测的精细化,支持更精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预警;二是‌产品结构升级,碳汇保险、绿色项目中断保险、新能源发电量损失保险等创新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候指数型保险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三是‌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巨灾债券、气候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加速普及,支撑气候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3“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会场开班

无论是风吹草低的阿勒泰,还是底蕴深厚的博物馆,不断涌现的新“网红”比的是创意,靠的是诚意,主打的是让游客满意!而络绎不绝的游客们也用来自五湖四海的身影证明,开放、自信的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打开迎接世界的大门。

8年质保期将到 动力电池“老龄化”成用户新焦虑

吴谦表示,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相关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巡航。此次行动不针对第三方,与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无关。巡航过程中,中俄双方舰艇严格遵守国际法,全程位公海航行。日方近距离跟踪监视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误解误判和海空意外事件,我们敦促日方停止这些毫无实际意义的干扰,停止影响中日双边关系健康发展,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不负责任言行。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

就在数年前,ATP巡回赛中还鲜有中国网协男选手的身影。但随着吴易昺、商竣程相继夺冠,张之臻成为大满贯种子选手,中国男子网球取得了长足进步,改变已悄然到来。

全球逾六千支队伍报名参赛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

作为首批参加进博会的专业志愿者,来自上海数科律师事务所的涉外律师朱向莲去年以驻场律师的身份来到过进博会现场,“我认为涉外律师的身份可以帮助我更好协助他们实现从‘展商变友商’的转变。尤其我本身对国内的法律法规更了解,我的语言技能也能让我更好发挥沟通的作用。所以我听说有这个机会,就毫不犹豫报名了”。(完)

您的车辆是否在召回范围内?快来查查看→

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乘组完成了“眼颅压力改变对视功能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相关工作,该项目旨在研究长期失重环境中航天员视功能及视知觉指标变化规律,探索相关神经眼综合症诱因及发生机制,建立相应防护体系,为保障视觉健康提供技术积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